张凤翙: 中华民国秦军政分府大都督

张凤翙(1881年一1958年),字翔初,原籍河南沁阳,出生于陕西咸宁,今西安市,毕业于陕西武备学堂,中华民国秦军政分府大都督。

清朝贡生,后留学日本,并加入中国同盟会,不久又退出。1908年11月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回国后在陕西新军中任混成旅协参谋、管带。1911年10月22日领导陕西军起义,被推为秦陇复汉军大统领。二次革命时,反对起兵讨伐袁世凯,并奉袁世凯旨意声讨孙中山、黄兴。后曾镇压白朗起义。1914年20日被袁世凯免去陕西省都督,调到北京任将军府将军,封为扬威将军。曾参与上表袁世凯称帝的活动。1922年任第二次恢复国会参议院议员。1924年被陕西军阀刘镇华软禁,获释后到北京闲居。1925年2月任善后会议会员代表。

抗日战争爆发后到西安,任陕西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并被聘为国民参政会第二、三、四届参政员。1945年曾率陕西各界代表团到豫西各地慰劳抗日军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职。1958年7月29日病逝于西安。

人物生平

张凤翙(1881-1958),字翔初,原籍河南沁阳,1881年2月5日生于陕西咸宁县。父公顺,由河南逃荒至陕,打铁为生。1904年由陕西陆军武备学堂毕业,选送日本留学,先入振武学校。1906年毕业,入士官学校骑兵科,为该校第六期学生。在振武学校上学时即加入同盟会,还是留日士官生中同盟会核心组织“丈夫团”成员。毕业前因怒打中国陆军留学生监督李士锐,清政府给以一年内不准录用处分。

1910年春任陕西新军督练公所委员,旋改任陕西新军司令部参军兼二标(团)一营管带(营长)。在新军任职期间,虽未直接参加同盟会活动,但与新军中同盟会骨干人物张等关系密切,常在一起谈论革命。辛亥西安起义前商定起义总指挥人选时,钱鼎提议张凤翙,得到众人赞同。钱鼎、张遂告知张起义计划,张概然应允。

10月22日,西安起义爆发,一举成功,张被举为秦陇复汉军大统领,陕西军政府随即成立。

11月22日,武昌军政府任命张凤翙为秦省都督,并颁发都督印,12月9日改称秦军政分府大都督,嗣后亲赴东、西战场,指挥与进攻陕西的清军激战。

1912年7月,袁世凯政府任命张为陕西都督。9月国民党秦支部成立,任支部长。同年冬,张凤翙与钱鸿钧等人筹办西北大学。

1913年夏,又与康寄遥等人筹划在陕西创建纺纱厂、面粉厂、电力公司等企业。

同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张凤翙反对革命党人起兵讨袁,并秉承袁氏旨意通电声讨孙中山、黄兴。1914年奉调入京,封为扬威将军,免去在陕西的职务。袁世凯谋称帝,授意知名人士上表劝进,张亦列名其中。后长期在北京住闲。

七七事变爆发后,只身回陕。抗日战争期间,任陕西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和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主张坚决抗日,且十分关心教育,与惠春波等人创办菊林中学,1940年春招生。同年60岁生日时,书自拟对联:“少年头等闲白了,叹三十功名尘与土,人思鹏举;阳春脚大步来兮,历百二山河壮且雄,岁在龙缠。”其爱国热情和抗战必胜的信念跃然纸上。

1943年在重庆出席国民参政会大会期间,周恩来曾到其下榻之处看望。1945年曾任陕西各界慰问抗日将士代表团团长,到豫西慰问抗日部队。1947年国民党当局拟推举张为陕西省党部书记长候选人,被张拒绝。1949年西安解放前夕,严词拒绝国民党当局逼迫其去台湾的图谋,被送往兰州。兰州解放后,彭德怀司令员派专人慰问,同年8月下旬返回西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副省长等职。1958年7月19日在西安病逝。

主要事迹

1911年西安起义爆发前夕,张凤翙因懂军事、有威信、在新军中职位较高,被推举为首领。张在10月22日清晨的会议上提出“先发制人”的策略,部署上午11时发动起义。由于指挥得当,当天就占领除“满城”(亦称八旗驻防城)外的西安全城,翌日下午3时西安光复,张以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名义出安民告示。此后月余,全省各道、府与大部分州、县相继光复。起义后清廷调集甘肃、河南的清军,从东西两路向陕西进攻,妄图镇压陕西革命,张妥善安排军政大事,成立秦陇复汉军政府,重用同盟会会员郭希仁、茹欲立、李元鼎、彭世安、张光奎等,分设兵马、粮馆、军令正副6都督,委派井勿幕等为各路招讨使或宣慰安抚招讨使经略四方,于艰难危急之中,维系了陕西大局。当清军东攻潼关,西围乾(州)、礼(泉)之际,张亲临前线,适时决定战和之计。

1911年11月22日,张被武昌中华民国军政府任命为中华民国军政府秦省都督。1912年6月23日与郭希仁、陈树潘、王锡侯等发动成立统一共和党陕西支部,25日中国同盟会陕西分会改为陕西支部被选为副支部长,7月被北京政府任命为陕西都督(兼理民政),8月同盟会陕西支部与统一共和党陕西支部合并成立国民党秦支部,张任支部长。袁世凯为削弱革命党力量,严令陕西缩编军队,张顺应北京政府,在裁军中迫令革命党人解兵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