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佳屿: 中国台湾省基隆市北部岛屿

彭佳屿(官方英译:Pengjia Islet,又称:Agincourt),又名草莱屿、大峙山屿,当地渔民也称之为大屿,是台湾的附属岛屿之一。台湾北方三岛中唯一有人员驻在的岛屿。距离台湾北部的基隆港约56公里,航程约2.5小时。在行政上则隶属于台湾省基隆市中正区管辖。彭佳屿仍然是军事管制区。海洋公园管理处计划把彭佳屿、棉花屿和花瓶屿这块海域划为海洋公园。据说有一户彭姓人家为避开械斗而举家躲避至此,因而被称彭佳屿。彭佳屿与钓鱼岛一样,都是台湾附属岛屿,距离钓鱼岛有约140公里,是中国台湾地区有效控制的距离钓鱼岛最近的陆地(岛屿)领土。

地理位置

彭佳屿位于北纬25°37’46、东经122°04’17″,距离台湾北部的基隆港约56公里。 岛的周围约4,300米,面积约114公顷,最高海拔165米。

地质地形

彭佳屿为海底火山喷发所形成的岛屿,因为强烈的海蚀作用,仅剩西半部。 东、南、北三侧海岸都是断崖,有许多海蚀凹壁与海蚀洞,西侧倾斜稍缓。地势东高西低,灯塔的位置在岛的中央偏东,是火山口附近的高点,办公室与房舍就建在火山口上。 彭佳屿、花瓶屿与棉花屿合称北方三岛,同时也是三岛中面积最大、地势较平坦的岛屿。

生态资源

植物

彭佳屿风多且强,非常不适合高大的树木生长,自然植被都是草原物种,仅在灯塔围墙内背风处有少数几株灌木丛。 每年四至五月间是岛上的铁炮百合的花季,有时成片开放热闹缤纷,为孤岛增添几许美景。铁炮百合的野外族群只分布在北部、东部及离岛。 岛上另一种特别的植物是俗称海芙蓉的蕲艾,属于蓝雪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欢生长在海岸线边缘的岩石上,是一种稀有的名贵药材,用来治疗气喘、肺结核、高血压及背脊酸痛。

动物

鸟类:早期文献(伊能嘉矩《彭佳屿调查报告书》)记载,彭佳屿有信天翁的栖息地,可能因为灯塔的兴建与人为干扰,已不存在。

鱼类:附近的海域也是良好渔场。

岛上景点

观音洞

土地公庙

台湾气象局彭佳屿气象站

关税总局彭佳屿灯塔

海巡署彭佳屿机动巡逻站

“海疆屏障”碑石

岛上状况

水源:除了饮用水仍靠补给舰运补,其他生活用水主要依靠收集雨水。利用房舍的屋顶及集水坪,水管和雨水沟导引到储水槽。储水槽有两个,第一个先将杂质沉淀后,较干净的水再流到第二个储水槽供水。彭佳屿各月份降雨大致平均,春季与台风时雨水稍多,虽然雨量不多(气象观测站资料),但因人员也少,用水不虞匮乏。 电力:灯塔底层机房的发电机组,除供应灯塔发光所需,也供应守塔人员的生活用电。 建筑:灯塔、气象观测站,并有直升机场,南方海岸有人工码头可上岸。而彭佳屿灯塔自西元1909年9月20日开始点火,每15秒闪白光一次,为台湾海拔第三高的灯塔。人口:过去岛上即有居民居住,除了灯塔守护人员,还有气象站和行政院海巡署人员,为北方三岛中唯一有人居住的岛屿。 运补:岛上生活物资与灯塔的维护器材全靠关税总局的巡补舰“运星舰”五天一次的运补作业,主要补给物资包括柴油、灯塔用物料及民生必需品。 运补时须靠小艇接驳人员和物资。有时风浪太大,小船不能下海,只好被迫折返,所以物资都需有额外的贮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