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金门炮战

金门炮战,又称炮击金门、台湾称为八二三炮战,是指1958年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对据守福建省金门岛的国民党军进行的惩罚性的大规模炮击封锁行动。

在美国支持下,国民党叫嚣“反攻大陆”,大小金门岛的国民党军队不断炮击福建沿海村镇。8月23日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奉命向占据金门的国民党军队和驶往金门的运输舰船进行警告性的炮击。击毙国民党军金门防卫部3名中将副司令,击伤运输舰1艘。9月初,美军加强了在台湾和台湾海峡的兵力,并派出军舰飞机直接为国民党军运输舰护航,进行挑衅和战争威胁。9月8日、11日和13日,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炮兵部队又奉命对金门和驶往金门的国民党运输舰船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猛烈炮击。

为了击破当时美国要把台、澎、金、马问题变为所谓“国际问题”的图谋,10月6日和25日,毛泽东撰写了两篇国防部长文告公开发表,先后提出暂停炮击7天和单日打、双日不打的办法,但均以没有美国护航为条件。如有护航,不在此例。到该年12月底止,福建前线部队共击沉击伤国民党军队各型舰艇23艘,击落击伤军用飞机34架,毙伤中将以下官兵7000余人。此后,这种警告性炮击打打停停,持续到1978年12月31日。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时,福建前线部队奉国防部长徐向前命令,自该日起,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炮击。

战区地理

金门位于厦门以东, 距大陆最近处约5.5海里。大金门岛面积为124 平方公里, 金门县城位于该岛西部。小金门岛面积为15平方公里。此外, 尚有大担、二担等几个小岛。大金门岛东部山高岸陡,不易攀登; 西半部地势较平坦, 其北岸为泥沙滩, 利于登陆, 是国民党军的防守重点。岛上除少数要塞工事外, 在登陆地段还加修了野战工事,敷设了障碍物。

历史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台湾国民党当局在美国支持下,不断派遣陆海空军,以金门、马祖等岛屿为基地,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袭扰和破坏活动,妄图进而“反攻大陆”。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以东的金门岛(含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总面积为147平方千米,经国民党军多年设防,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已构成坚固筑垒地域。1957年底,金门设有防卫部,胡琏为司令,辖6个步兵师和特种兵部队共8.5万余人,其中有炮兵31个营又2个连,火炮380门。

1954年12月,美国政府和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企图使入侵台湾海峡的美军取得合法地位,并制造“两个中国”,以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在这个条约的策划阶段,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奉命于1954年9月3日和22日两次炮击金门,表明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严正立场。此后,继续进行多次炮击。为在适当时机对金门实施惩罚性大规模炮击封锁,人民解放军积极加强福建前线的军事建设,修建一批空军机场、海军港口和其他战备工程,新修了鹰潭至厦门铁路。1958年4月,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政治委员叶飞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电示,上报了炮击金门的作战方案。

1958年7月,美国出兵侵略黎巴嫩,干涉中东事务,制造了中东事件。台湾当局企图趁火打劫,叫嚷“加速进行反攻大陆的准备”,并于7月17日下令其陆海空军处于特别戒备状态。国民党军连日组织军事演习,出动飞机对大陆沿海地区进行侦察挑衅,一些高级将领到金门、马祖活动,金门岛上的炮兵还轰击福建沿海村镇。

战前准备

据此,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作出了加强东南沿海军事斗争的决策,指示空军和地面炮兵立即行动,空军转场入闽越快越好,地面炮兵和海岸炮兵封锁金门及其海上航道。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和海军、空军、炮兵及福州军区迅即调动部队,调整部署。至8月中旬,福建前线部署了地面炮兵36个营、海岸炮兵6个连共450余门火炮,海军高速炮艇4个中队、鱼雷快艇3个大队、猎潜艇2个大队共90余艘舰艇,空、海军航空兵9个团又2个大队、1个中队共200余架飞机。从7月29日~8月22日,入闽航空兵进行了4次空战,击落敌机4架、击伤5架,基本上夺取了制空权。

炮战经过

全面封锁阶段

8月23日发起炮击金门作战。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对金门国民党军指挥机构、炮兵阵地、仓库等重要军事目标实施第一次大规模炮击。守军炮兵还击,但很快被压制下去。此次炮击持续2个多小时,毙伤守军600余人,击伤大型货轮1艘。24日,人民解放军炮兵和鱼雷快艇、护卫艇部队联合实施第二次大规模炮击,击沉、击伤敌大型运输舰各1艘。两次大规模炮击,金门岛基本被封锁。金门炮战发起后,美国向台海增兵,集结飞机430余架、舰艇60余艘,并于9月7日开始为国民党军向金门运输物资的军舰护航。9月8日,人民解放军向金门实施第三次大规模炮击,炮击5个多小时,发射炮弹2.17万发,轰击金门重要军事目标和停泊在金门料罗湾的舰艇,击沉、击伤满载弹药、物资和人员的登陆舰各1艘,迫使护航的美国军舰仓皇撤至外海。11日,实施第四次大规模炮击,炮击3个多小时,发射炮弹2.5万余发,摧毁岛上军事设施10余处,击伤运输机1架,正在料罗湾靠岸卸载的国民党军运输舰和护航的美国军舰慌忙逃离金门海域。9月中旬,福建前线地面炮兵增至14个团又7个营、14个连,海岸炮兵增至8个连。此后,对金门进行中小规模炮击和零炮射击。

持续打击阶段

在金门被全面封锁,守军处于严重困境的情况下,台湾当局扬言要轰炸福建、江西,力图使美国与其共同作战,进而反攻大陆。美国政府则害怕越陷越深,于9月下旬提出台湾当局减少金、马驻军或撤出金、马,换取台海永久“停火”,企图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粉碎美国这一阴谋,扩大美、台矛盾,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于10月5日决定实行“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方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暂停炮击7天,以观动静。13日,彭德怀又宣布炮击再停两星期。但19日美国军舰又侵入金门海域,为国民党军运输舰护航。中共中央军委遂决定提前于20日恢复炮击,实施第五次大规模炮击,发射炮弹8800余发,击中国民党军运输舰3艘、大型货船1艘、运输机1架、阵地和观察所10余处。21日,美国国务卿J.F.杜勒斯访台并继续玩弄“两个中国”的阴谋,与蒋介石签署联合公报。针对这一行动,福建前线部队遵照中央军委指示,于10月31日实行双日不打单日打。11月3日,为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政策,同时为蒋介石得到拒绝从金、马减少军队的口实,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向金门实施第六次大规模炮击,炮击前,向金门军民作了广播预告。1959年1月3日,金门国民党军炮兵突然向大嶝岛滥施轰击,炸死托儿所儿童31人,炸伤17人。为惩罚其罪恶行径,福建前线炮兵于7日实施第七次大规模炮击,击中金门炮兵阵地12处、观察所15个。至此,福建前线部队共进行7次大规模炮击、数十次中小规模炮击、近千次零炮射击,并进行13次空战、3次海战,共毙伤国民党军7000余人,击落击伤飞机36架,击沉击伤舰船27艘,给予国民党军以有力惩罚。

打打停停阶段

1959年1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今后逢单日不一定都打炮”。此后福建前线部队炮击次数逐渐减少,只是在1960年6月17日、19日,即美国总统D.D.艾森豪威尔访问台湾前夕和离台时,进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性炮击,发射炮弹数万发。由于精心观测和射击,弹着点都在滩头、水洼和阵地之间,未造成伤亡。

1961年12月中旬起,遵照中央军委关于保持台湾海峡局势稳定,不主动打击金门国民党军的指示,福建前线部队只在单日以宣传弹进行射击。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交,美国政府和台湾国民党当局的《共同防御条约》即告终止。同日,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关于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福建前线部队对金门的炮击即告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