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邝任农

邝任农(1912年2月13日—2003年4月25日),男,江西省长宁县留车区(今寻乌县留车镇)雁洋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邝任农在军旅生涯中,历任副队长、排长、中队长、营党代表、总队长、团长、军需处处长、军经理部部长、师供给部部长、军团供给部部长、军分区司令员、军区政委、师情报处处长、军区副司令员、警备区副司令员、军区后勤司令部司令员等职。先后参加了赣南寻邬农民起义、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长征、直罗镇战役、山城堡战役、平型关战斗、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渡江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后勤部部长、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长、交通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空军顾问等职。组织领导民航系统实行总指挥调度室、地区管理处指挥调度室、区域指挥调度室,使民航飞行指挥调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参与组织领导开辟以周边国家为主的东南亚、西亚、非洲等10条国际航线,最大限度地保持民航系统稳定和安全飞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03年4月2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2年2月13日,邝任农生于江西省长宁(后改寻邬,今寻乌)县留车区雁洋村一个佃农家庭。6岁入私塾读书。

大革命时期

1927年1月,邝任农升入丘坊中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土地革命时期

1928年3月,邝任农参加赣南寻邬农民起义。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寻邬短枪队副队长,县游击第21纵队排长、中队长。

1929年起,邝任农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第50团营党代表,寻邬县赤卫总队总队长,红35军特务团团长、军需处处长,红21军经理部部长,红3军团第5师供给部部长,红1军团第1师供给部部长、军团供给部部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邝任农参加了直罗镇、山城堡等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初期,邝任农任八路军第115师供给部部长。参加平型关战斗。

1939年,邝任农赴山东,先后任鲁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鲁南军区政治委员,第115师情报处处长。参与创建鲁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抗日力量,组织铁道游击队等抗日武装频繁活动于铁路沿线,截获日军天津与南京、上海往来火车上的武器、油料、布匹等装备物资,解决部队军需供给和武器补给,并保障鲁南到延安交通线畅通。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邝任农先后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济南小组中共代表,鲁中军区副司令员,济南警备区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济南、渡江等战役。

建国之后

新中国成立后,邝任农任华东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长,交通部副部长兼民航总局局长。曾率中国民航代表团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11个国家民航局(公司)代表会议,讨论国际航线飞行、通讯、机场和调度指挥等问题。组织领导民航系统实行总指挥调度室、地区管理处指挥调度室,区域指挥调度室,使民航飞行指挥调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1962年6月,邝任农任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兼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长。参与组织领导开辟以周边国家为主的东南亚、西亚、非洲等10条国际航线。针对“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民航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的情况,主持民航总局最大限度地保持民航系统稳定和安全飞行,并于1969年提出把民航划归人民解放军建制的建议,从组织上加强对中国民航的领导。

1975年至1983年,邝任农任空军顾问(正大军区职待遇)。

邝任农是第三、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八大、九大代表,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

2003年4月25日,邝任农在北京逝世,终年91岁。

主要成就

中央苏区反围剿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1月,邝任农所在的红三军团第五师在泉上镇采取爆破的方法炸开土围子,歼灭了国民党卢兴邦部一个团及民团武装千余人。

掩护主力渡湘江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1月27日,邝任农所在的红三军团第五师为掩护红军主力抢渡湘江,在新圩以南数公里的公路两侧山头与桂军第七军两个师又一个团进行三天两夜的浴血奋战,打退了桂军10多次轮番猛烈的进攻,保住了阵地,为军委纵队和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突破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鲁南抗日图发展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5月至1945年8月,邝任农领导八路军鲁南军区巩固、扩大了以抱犊崮山区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对日伪军作战3000多次,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鲁南行政公署,共产党员由初期的400余人发展到2万多人,民兵和自卫团发展到43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