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誉传 原文及翻译-《梁书》-(唐)姚思廉

《梁书》河东王萧誉传 译文

河东王萧誉,字重孙,是昭明太子的第二个儿子。梁普通二年(521),萧誉被册封为枝江县公。中大通三年(531),又被改封为河东郡王,食邑二千户。后来,萧誉又被任命为宁远将军、石头戍军事。并出任琅笽、彭城两郡太守。接着他回到京城担任侍中、轻车将军,置佐史。并出任南中郎将、湘州刺史。

不久,侯景侵犯京城,萧誉率兵救援,到达青草湖时,台城陷落了。后奉命回师,仍旧镇守湘州。这时梁元帝萧绎屯兵武城,刚刚担任雍州刺史的张缵暗中向萧绎汇报说:“河东王起兵,岳阳王聚集粮草,这都是些不逞之徒,他们就要来攻打江陵了。”萧绎大吃一惊,于是抄近路快速赶回江陵,派遣咨议周弘直到萧誉驻扎的地方,督促他尽快准备好粮草,集结军队。萧誉说:“我跟萧绎是平起平坐的王爷,他凭什么指挥起我来了?”使者前前后后来回三次,萧誉都没有依从。萧绎大怒,便派遣世子萧方等讨伐他,结果萧方等反而兵败被萧誉杀死。萧绎又命令信州刺史鲍泉讨伐萧誉,并写信给萧誉向他说明利害关系,允许他弃恶从善。萧誉没有回信,只是修浚城池,考虑怎样抵挡萧绎的进攻。他还对鲍泉说:“萧绎是败军之将,还有什么勇力可谈。想进攻只管进攻,何必多费口舌。”鲍泉的军队驻扎在石椁寺,萧誉率领部下发起进攻,因形势不利而退回。鲍泉乘胜进军到橘洲,萧誉又率精兵攻击,再一次失败了。此时天色已晚,萧誉部下疲敝不堪,鲍泉乘机率兵出击,大获全胜,斩敌人首级三千,溺水而死的有一万多。萧誉于是焚烧长沙城郊区城镇,把居民全部驱赶到长沙城内,鲍泉指挥部队团团包围了长沙城。萧誉小时候就很勇猛,加上又有胆气,能够安抚士兵,很受部下拥戴。被围很久之后,虽然内外联系断绝,而长沙城的守备仍然很坚固。后来萧绎又派遣领军将军王僧辩代替鲍泉进攻萧誉,王僧辩筑土山向城内发起进攻,不分昼夜,箭和石头像雨点般地落在城内,城中将士死伤的有一大半。萧誉被逼急了,便暗中装备海船,准备突围出去。不料他手下将领慕容华引王僧辩进了城,萧誉见左右已被冲散,只得束手就擒。他对看守他的人说:“请你暂时不要杀我,让我见上我们家老七萧绎一眼,叫他杀了慕容华这个奸邪之人,我死也无恨了。”看守的人说:“我已奉命不让你去见湘东王。”于是便把萧誉斩了,把他的首级传送到荆州,湘东王萧绎把他的首级翻转来安葬了。

当初,萧誉快要失败的时候,私下里照镜子,却看不见自己的脑袋;又看见很高的人盖屋,两手撑在地上俯视他的房子;还看见白狗跟驴一样大,从城门口跑了出去,不见踪影。萧誉很讨厌这些东西,不久城就陷落了。

《梁书》河东王萧誉传 原文

河东王誉,字重孙,昭明太子第二子也。普通二年,封枝江县公。中大通三年,改封河东郡王,邑二千户。除宁远将军、石头戍军事。出为琅邪、彭城二郡太守。还除侍中、轻车将军,置佐史。出为南中郎将、湘州刺史。

未几,侯景寇京邑,誉率军入援,至青草湖,台城没,有诏班师,誉还湘镇。时世祖军于武城,新除雍州刺史张纟赞密报世祖曰:”河东起兵,岳阳聚米,共为不逞,将袭江陵。”世祖甚惧,因步道间还,遣谘议周弘直至誉所,督其粮众。誉曰:”各自军府,何忽隶人?”前后使三反,誉并不从。世祖大怒,乃遣世子方等征之,反为誉所败死。又令信州刺史鲍泉讨誉,并与书陈示祸福,许其迁善。誉不答,修浚城池,为拒守之计。谓鲍泉曰:”败军之将,势岂语勇?欲前即前,无所多说。”泉军于石椁寺,誉帅众逆击之,不利而还。泉进军于橘洲,誉又尽锐攻之,不克。会已暮,士卒疲弊,泉因出击,大败之,斩首三千级,溺死者万余人。誉于是焚长沙郭邑,驱居民于城内,鲍泉度军围之。誉幼而骁勇,兼有胆气,能抚循士卒,甚得众心。及被围既久,虽外内断绝,而备守犹固。后世祖又遣领军将军王僧辩代鲍泉攻誉,僧辩筑土山以临城内,日夕苦攻,矢石如雨,城中将士死伤者太半。誉窘急,乃潜装海船,将溃围而出。会其麾下将慕容华引僧辩入城,誉顾左右皆散,遂被执,谓守者曰:”勿杀我!得一见七官,申此谗贼,死亦无恨。”主者曰:”奉命不许。”遂斩之,传首荆镇,世祖反其首以葬焉。初,誉之将败也,私引镜照面,不见其头;又见长人盖屋,两手据地瞰其斋;又见白狗大如驴,从城而出,不知所在。誉甚恶之,俄而城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