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武陵王萧纪传 译文
武陵王萧纪,字世询,是梁武帝的第八个儿子。他小时候就很好学,颇有文才,所写诗辞一点也不轻浮,很有骨气。天监十三年(514),梁武帝册封他为武陵郡王,食邑二千户。萧纪历任宁远将军,琅笽、彭城两郡太守,轻车将军,丹阳尹。又出任会稽太守,不久会稽郡改为东扬州,萧纪仍然担任东扬州刺史,并兼任使持节、东中郎将。后被召回朝中,担任侍中,总领石头戍军事。又出任宣惠将军、江州刺史。后来被征为使持节,宣惠将军,都督扬、南徐两州诸军事,扬州刺史。不久改授为持节,都督梁、益等十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益州刺史,并加赐鼓吹一部。大同十一年(545),官拜散骑常侍、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当初,天监年间,雷击太阳门,震出“绍宗梁位惟武王”,解释的人认为武王就是指武陵王,于是朝廷上下都归心于萧纪。到了太清年间,侯景叛乱,萧纪没有赶往京城援救。梁武帝去世之后,萧纪便在蜀地自己称帝,改年号叫天正。又立自己的儿子萧圆照为皇太子,圆正为西阳王,圆满为竟陵王,圆普为南谯王,圆肃为宜都王。萧纪任命巴西、梓潼二郡太守永丰侯萧扌为为征西大将军、益州刺史,并封他为秦郡王。司马王僧略、直兵参军徐怦都竭力规劝萧纪不要做得太过分,萧纪认为他们对自己有二心,便把他们都杀害了。永丰侯萧扌为叹息道:“武陵王就要灭亡了!这些良臣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基,现在反而把他们杀了,不灭亡又待何时!”他又对自己的亲信说:“过去桓玄篡晋,年号为大亨,知情者说是‘二月了’,而桓玄失败正好在仲春二月。现在年号叫天正,从字面上看,‘正’就是‘一止’,这难道能长久吗?”
太清五年(551)夏四月,萧纪率领军队东下抵达巴郡,以讨伐侯景为名,图谋占据荆陕一带。后听说西魏侵略蜀地,便派遣部将南梁州刺史谯淹回师援救。五月,西魏将领尉迟迥率领军队逼近涪水,潼州刺史杨乾运举城归降,尉迟迥留下一部分军队据守潼州,大军赴成都。五月初五,萧纪军队驻扎在西陵,船只首尾相接,布满江面,旌旗和铠甲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声势浩大。梁元帝命令护军将军陆法和在硖口两岸筑起两道垣墙,拦江截断萧纪的军队。当时陆纳的叛乱尚未平息,而萧纪所率蜀军又从西边逼来,形势相当危急,元帝对此忧心忡忡。陆法和十天半月派人连连告急。在这种情况下,梁元帝不得不放任约出狱,任命他为晋安王司马,撤销禁兵来配备给他;又派遣宣猛将军刘盞与任约一起西进。六月,萧纪修筑连城,其坚固类似铁锁。梁元帝又在狱中提拔谢答仁为步兵校尉,配备一个旅的士兵,西上援救陆法和。梁元帝给萧纪写信说:“皇帝问候假黄钺太尉武陵王:自从九黎和三苗叛乱,天地纲常都被破坏,北方少数民族南侵,如同魏、蜀、吴三国鼎立,瓦解了王室。我马不停蹄地东征西讨,两个爱子都战死在疆场,因为没有众多的诸侯为我分忧解难,我只好亲自披挂上阵,弯弓杀敌。不久武帝去世,各种事情接踵而至,我满腹忧虑,痛苦万分,都有点不想活了。只是因为朝中无人主事,敌人尚未消灭,所以,我才卧薪尝胆,替天行道,担负起复兴梁室的重任。虽然我广泛搜罗贤才,但是还是远远不够,就像赤壁大战中对付曹军,却没有鲁肃这样的谋士,又似官渡之战中,曹操焚烧袁绍屯粮要地乌巢,却得不到荀攸的帮助,我的才智都快用尽了,粮草也几乎消耗完了,却得不到一点援助,最后历经艰难险阻,终于消灭了侯景叛军。大仇已报,天下太平,治理国家,必须同心协力,我正想与你武陵王携起手来。酷暑炎热难耐,不知老弟近来可好?文武百官操劳国事,也肯定有些疲困。现在,我派遣散骑常侍、光州刺史郑安忠前来传达我的旨意,抚慰文武百官。”梁元帝还叫郑安忠明白告诉萧纪,准许他返回蜀地,独霸一方。但是,萧纪不愿听从梁元帝摆布,他的回信只是同萧绎叙家常,丝毫不见君臣之礼。六月十八日这一天,萧纪部将侯睿率领队伍顺着山路行军,打算发起进攻,任约、谢答仁率部和他拼杀,把他打得大败。随之陆纳的叛乱也被平息,各路大军都赶往西边战场,梁元帝又给萧纪写了一封信说:“大智你辛苦了!六月季夏,正是令人生烦的时节,骄阳似火,蚊虫成堆,敌人强大,以你的玉体,行军打仗必然历尽千辛万苦。请你把眼睛回过去看一看西部战场,我的功劳怎么样。自从北方少数民族南侵,侯景叛乱,我这个做兄长的,接连有平定叛乱的功劳,但也没有独居此功,而是对臣子们论功行赏。如果说到派使者来慰劳你们,确实是迟了一点。假如你认为我说的不对,我可以就此搁笔。我们兄弟之间友好团结,虽然不在一起,但心思是相通的。只是现在兄胖弟瘦,不能像过去那样看起来一模一样,那种让枣推梨、互敬互让的欢乐时光也一去不复返了。京城失去了昔日的繁盛,只剩下鸟的哀鸣,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已经远离我们而去。我心中对你的情感是写也写不完的。”大智,是萧纪的别名。萧纪派他手下的度支尚书乐奉业到达江陵,讨论和解的办法,答应按照梁元帝前面的意旨返回蜀地。梁元帝明知萧纪肯定会败在自己手下,便坚决不答应。七月十五这一天,巴东人苻升、徐子初等杀了萧纪硖口守将公孙晃,向梁元帝投降。王琳、宋鋍、任约、谢答仁等乘胜进攻侯睿,攻破他的三道垣墙,于是长江两岸十余座城市便都降归元帝。将军樊猛俘获萧纪和他的第三个儿子萧圆满,在硖口把他们都处决了,当时萧纪四十六岁。有关官员奏请断萧纪的族籍,梁元帝答应了,并赐萧纪姓饕餮氏。
当初,萧纪即将称帝时,妖怪多次显灵,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的卧室里柏树所做的殿柱的节口边长满了花,有四十六根茎,很细腻,招人喜欢,花的形状像荷花。有懂得内情的人说:“殿柱上长花,不是什么好事。”萧纪年号天正,和萧栋不谋而合,神签上说天字是“二人”,正字是“一止”。萧栋、萧纪篡位,都只延续了一年时间就灭亡了。
《梁书》武陵王萧纪传 原文
武陵王纪,字世询,高祖第八子也。少勤学,有文才,属辞不好轻华,甚有骨气。天监十三年,封为武陵郡王,邑二千户。历位宁远将军、琅邪、彭城二郡太守、轻车将军、丹阳尹。出为会稽太守,寻以其郡为东扬州,仍为刺史,加使持节、东中郎将。征为侍中,领石头戍军事。出为宣惠将军、江州刺史。征为使持节、宣惠将军、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扬州刺史。寻改授持节、都督益、梁等十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益州刺史,加鼓吹一部。大同十一年,授散骑常侍、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初,天监中,震太阳门,成字曰”绍宗梁位唯武王”,解者以为武王者,武陵王也,于是朝野属意焉。及太清中,侯景乱,纪不赴援。高祖崩后,纪乃僣号于蜀,改年曰天正。立子圆照为皇太子,圆正为西阳王,圆满竟陵王,圆普南谯王,圆肃宜都王。以巴西、梓潼二郡太守永丰侯捴为征西大将军、益州刺史,封秦郡王。司马王僧略、直兵参军徐怦并固谏,纪以为贰于己,皆杀之。永丰侯捴叹曰:”王不免矣!夫善人国之基也,今反诛之,不亡何待!”又谓所亲曰:”昔桓玄年号大亨,识者谓之’二月了’,而玄之败实在仲春。今年曰天正,在文为’一止’,其能久乎?”
太清五年夏四月,纪帅军东下至巴郡,以讨侯景为名,将图荆陕。闻西魏侵蜀,遣其将南梁州刺史谯淹回军赴援。五月日,西魏将尉迟迥帅众逼涪水,潼州刺史杨乾运以城降之,迥分军据守,即趋成都。丁丑,纪次于西陵,舳舻翳川,旌甲曜日,军容甚盛。世祖命护军将军陆法和于硖口夹岸筑二垒,镇江以断之。时陆纳未平,蜀军复逼,物情恇扰,世祖忧焉。法和告急,旬日相继。世祖乃拔任约于狱,以为晋安王司马,撤禁兵以配之;并遣宣猛将军刘棻共约西赴。六月,纪筑连城,攻绝铁鏁。世祖复于狱拔谢答仁为步兵校尉,配众一旅,上赴法和。世祖与纪书曰:”皇帝敬问假黄钺太尉武陵王:自九黎侵轶,三苗寇扰,天长丧乱,獯丑冯陵,虔刘象魏,黍离王室。朕枕戈东望,泣血西浮,殒爱子于二方,无诸侯之八百,身被属甲,手贯流矢。俄而风树之酷,万恨始缠,霜露之悲,百忧继集,扣心饮胆,志不图全。直以宗社缀旒,鲸鲵未剪,尝胆待旦,龚行天罚,独运四聪,坐挥八柄。虽复结坛待将,褰帷纳士,拒赤壁之兵,无谋于鲁肃;烧乌巢之米,不访于荀攸;才智将殚,金贝殆竭,傍无寸助,险阻备尝。遂得斩长狄于驹门,挫蚩尤于枫木。怨耻既雪,天下无尘,经营四方,专资一力,方与岳牧,同兹清静。隆暑炎赫,弟比何如?文武具僚,当有劳弊。今遣散骑常侍、光州刺史郑安忠,指宣往怀。”仍令喻意于纪,许其还蜀,专制岷方。纪不从命,报书如家人礼。庚申,纪将侯睿率众缘山将规进取,任约、谢答仁与战,破之。既而陆纳平,诸军并西赴,世祖又与纪书曰:”甚苦大智!季月烦暑,流金烁石,聚蚊成雷,封狐千里,以兹玉体,辛苦行阵。乃眷西顾,我劳如何?自獯丑凭陵,羯胡叛换,吾年为一日之长,属有平乱之功,膺此乐推,事归当璧。傥遣使乎,良所迟也。如曰不然,于此投笔。友于兄弟,分形共气。兄肥弟瘦,无复相代之期;让枣推梨,长罢欢愉之日。上林静拱,闻四鸟之哀鸣;宣室披图,嗟万始之长逝。心乎爱矣,书不尽言。”大智,纪之别字也。纪遣所署度支尚书乐奉业至于江陵,论和缉之计,依前旨还蜀。世祖知纪必破,遂拒而不许。丙戌,巴兴民苻升、徐子初等斩纪硖口城主公孙晃,降于众军。王琳、宋簉、任约、谢答仁等因进攻侯睿,陷其三垒,于是两岸十余城遂俱降。将军樊猛获纪及其第三子圆满,俱杀之于硖口,时年四十六。有司奏请绝其属籍,世祖许之,赐姓饕餮氏。
初,纪将僣号,妖怪非一。其最异者,内寝柏殿柱绕节生花,其茎四十有六,靃靡可爱,状似荷花。识者曰:”王敦杖花,非佳事也。”纪年号天正,与萧栋暗合,佥曰”天”字”二人”也,”正”字”一止”也。栋、纪僣号,各一年而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