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豫章王萧综传 译文
豫章王萧综,字世谦,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二个儿子。梁天监三年(504),被册封为豫章郡王,食邑二千户。天监五年(506),出任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仁威将军、南徐州刺史,不久又晋号北中郎将。天监十年(511),升任都督郢、司、霍三州诸军事、云麾将军、郢州刺史。天监十三年(514),调任安右将军,总管石头戍军事。天监十五年(516),调任西中郎将,兼任护军将军,又调任安前将军、丹阳尹。天监十六年(517),调入朝中担任侍中、镇右将军,并为他设立佐史。
当初,萧综的母亲吴淑媛在南朝齐东昏侯宫中被梁武帝看中,过了七个月生下萧综,宫中很多人怀疑萧综不是梁武帝骨血,等到吴淑媛失宠后,这种怀疑被公开化了,所以萧综记在了心里。萧综长大后,很有才学,善于写文章。梁武帝用礼制来控制自己的孩子,朝见次数不多,萧综总是因自己不被重用而心怀怨恨。每当萧综出去镇守,其母吴淑媛总是随军而行。萧综十五六岁时,还赤身裸体在他母亲面前嬉戏玩耍,昼夜无别,宫廷内外都认为他们不正经。萧综为徐州刺史时,政治和刑罚相当严酷、残暴。他本人又有很大的力气,可以空手制服奔马。他常常在夜间悄悄地外出,一点也没有节制。每当梁武帝有命令和文件送到,萧综便怒形于色,群臣都不敢对此多言。萧综总是在另一间房子里祭祀南朝齐的七位祖先,又穿便服到曲阿拜谒齐明帝的陵墓。但他还是拿不准自己是不是东昏侯的骨血,听民间传说把活着的人的血滴到死者的骨头上,如果能够渗透进去,就证明是父子关系。于是萧综暗地里掘开齐东昏侯的陵墓,取出东昏侯的尸骨,滴上自己的血来检验;又杀死一个男人,把他的骨头拿来检验,都证明自己是东昏侯的骨血,而非梁武帝之子,从此他就跟梁武帝疏远得更厉害,时刻想着谋反叛变。
普通四年(523),萧综出任使持节,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并配备鼓吹一部。他听说齐建安王萧宝寅在北魏,就派人到北方和他相见,说起自己的身世,称他为叔父,并答应举镇归附他。正赶上梁朝大举北伐,普通六年(525),北魏将领元法僧交出彭城,投降梁朝,武帝便命令萧综率领大军,镇守彭城,和北魏大将安丰王元延明相对抗。梁武帝后来因为两军相峙已久,恐怕有战祸发生,便命令萧综退兵。萧综怕往南退兵之后就无法与萧宝寅相见,便带几位亲信连夜逃奔元延明,北魏封他为侍中、太尉、高平公、丹阳王,赐给他食邑七千户,并赏给他钱三百万,布、绢三千匹,杂色丝织品千匹,马五十匹,羊五百头,奴婢一百人。萧综于是改名为萧缵,字德文,并为齐东昏侯服重孝以示哀悼。于是梁朝有关官员奏请梁武帝剥夺萧综的爵位和食邑,不再承认他是自己的儿子,并改他的姓为悖氏。不久武帝又下诏恢复他的爵位,并封他的儿子萧直为永新侯,食邑千户。大通二年(528),萧宝寅在北魏长安造反,萧综从洛阳北逃,准备去支援他叔父,被渡口官员抓获,北魏朝廷将其处死,死时萧综四十九岁。
原先,萧综不得志时,曾写作《听钟鸣》、《悲落叶辞》,以表明自己的志向。前者大致是这样写的:
听钟鸣,当知在帝城。参差定难数,历乱百愁生,去声悬窈窕,来响急徘徊。谁怜传漏子,辛苦建章台。
听钟鸣,听听非一所。怀瑾握瑜空掷去,攀松折桂谁相许。昔朋旧爱各东西,譬如落叶不更齐。漂漂孤雁何所栖,依依别鹤夜半啼。
听钟鸣,听此何穷极。二十有余年,淹留在京域。窥明镜,罢容色,云悲海思徒掩抑。
他的《悲落叶》这样写道:
悲落叶,连翩下重迭。落且飞,从横去不归。
悲落叶,落叶悲,人生譬如此,零落不可持。
悲落叶,落叶何时还?夙昔共根本,无复一相关。
当时见到这首诗的人,没有不悲伤的。
《梁书》豫章王萧综传 原文
豫章王综,字世谦,高祖第二子也。天监三年,封豫章郡王,邑二千户。五年,出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仁威将军、南徐州刺史,寻进号北中郎将。十年,迁都督郢、司、霍三州诸军事、云麾将军、郢州刺史。十三年,迁安右将军、领石头戍军事。十五年,迁西中郎将,兼护军将军,又迁安前将军、丹阳尹。十六年,复为北中郎将、南徐州刺史。普通二年,入为侍中、镇右将军,置佐史。
初,其母吴淑媛自齐东昏宫得幸于高祖,七月而生综,宫中多疑之者。及淑媛宠衰怨望,遂陈疑似之说,故综怀之。既长,有才学,善属文。高祖御诸子以礼,朝见不甚数,综恒怨不见知。每出藩,淑媛恒随之镇。至年十五六,尚裸袒嬉戏于前,昼夜无别,内外咸有秽议。综在徐州,政刑酷暴。又有勇力,手制奔马。常微行夜出,无有期度。每高祖有敕疏至,辄忿恚形于颜色,群臣莫敢言者。恒于别室祠齐氏七庙,又微服至曲阿拜齐明帝陵。然犹无以自信,闻俗说以生者血沥死者骨,渗,即为父子。综乃私发齐东昏墓,出骨,沥臂血试之。并杀一男,取其骨试之,皆有验,自此常怀异志。
四年,出为使持节、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给鼓吹一部。闻齐建安王萧宝寅在魏,遂使人入北与之相知,谓为叔父,许举镇归之。会大举北伐。六年,魏将元法僧以彭城降,高祖乃令综都督众军,镇于彭城,与魏将安丰王元延明相持。高祖以连兵既久,虑有衅生,敕综退军。综惧南归则无因复与宝寅相见,乃与数骑夜奔于延明,魏以为侍中、太尉、高平公、丹阳王,邑七千户,钱三百万,布绢三千匹,杂彩千匹,马五十匹,羊五百口,奴婢一百人。综乃改名纟赞,字德文,追为齐东昏服斩衰。于是有司奏削爵土,绝属籍,改其姓为悖氏。俄有诏复之,封其子直为永新侯,邑千户。大通二年,萧宝寅在魏据长安反,综自洛阳北遁,将赴之,为津吏所执,魏人杀之,时年四十九。
初,综既不得志,尝作《听钟鸣》、《悲落叶》辞,以申其志。大略曰:
听钟鸣,当知在帝城。参差定难数,历乱百愁生。去声悬窈窕,来响急徘徊。谁怜传漏子,辛苦建章台。
听钟鸣,听听非一所。怀瑾握瑜空掷去,攀松折桂谁相许?昔朋旧爱各东西,譬如落叶不更齐。漂漂孤雁何所栖,依依别鹤夜半啼。
听钟鸣,听此何穷极?二十有余年,淹留在京域。窥明镜,罢容色,云悲海思徒掩抑。
其《悲落叶》云:
悲落叶,连翩下重叠。落且飞,纵横去不归。
悲落叶,落叶悲。人生譬如此,零落不可持。
悲落叶,落叶何时还?夙昔共根本,无复一相关。
当时见者莫不悲之。